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为什么针放在水面浮起来是因为水面张力呢,不应该是浮力吗?
> 采用壳聚糖-三聚磷酸酯-百里香纳米颗粒经热喷墨打印而成的新型活性包装材料——摘要、简介
> 葡萄酒的“挂杯”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挂杯”是葡萄酒高品质的象征吗?
> α-环糊精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的界面及自组装性质——结果和讨论
> 表面张力发光效果
> 表界面张力仪测定仪测定指标的重要性
> 助剂与2.3%甲维盐微乳剂混配,研究表面张力对其叶面上的持留量关系
>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
> 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 应用不同组装的磷脂酰胆碱对牛精浆蛋白的隔离:一种新的技术方法——结果和讨论
推荐新闻Info
-
> 酯化度与分子质量对果胶乳化性能、聚集体结构、界面性质的影响规律(三)
> 酯化度与分子质量对果胶乳化性能、聚集体结构、界面性质的影响规律(二)
> 酯化度与分子质量对果胶乳化性能、聚集体结构、界面性质的影响规律(一)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三)
> 基于孔溶液表面张力和黏度测试揭示增稠剂对流变参数和气泡结构的影响机制(二)
> 基于孔溶液表面张力和黏度测试揭示增稠剂对流变参数和气泡结构的影响机制(一)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二)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一)
> 典型离子型与非离子型起泡剂的界面行为对泡沫性能的影响机制
> 新无氰白铜锡电镀液及电镀方法可降低表面张力,促进镀液对复杂工件的润湿
表面活性剂对液滴在靶标表面润湿粘附行为的影响机制及调控
来源:张晨辉 浏览 1190 次 发布时间:2022-12-12
【摘要】:润湿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在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农业领域。农药药液在作物叶片表面润湿铺展,从而实现农药有效成分的渗透和传递,使作物免受有害生物的侵袭。但是,农药及其代谢物具有生物毒性,且易残留于农产品表面,因而需限制其用量。资料显示,我国农药利用率为36.6%,大量药液在叶片表面或聚并流失,或弹跳滚落,并在大气、土壤和水环境中富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安全。因此,实现农药液滴在作物表面的有效润湿,是减少农药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研究不同靶标固体的界面结构特性,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浓度等对靶标表面润湿粘附行为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制备得到高附着高润湿的水基型和油基型农药增效助剂,实现了表面活性剂对润湿粘附过程的有效调控,提高药液在植物叶片上附着,减少农药用量。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在5种光滑固体表面润湿粘附行为,发现其润湿状态符合Young方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固-液界面吸附的驱动力主要为疏水相互作用、静电相互作用及Lifshitz-van der Waals作用力,其吸附量与固体表面自由能及分量有关。当液滴与固体表面无限接近过程中,粘附力的突跃值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原因为表面活性剂分子向固体表面前体水膜中迁移,同时表明液滴更易粘附于固体表面。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对润湿粘附过程也有重要影响。利用座滴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在植物叶片表面接触角,考察浓度对接触角、粘附张力、固-液界面张力及润湿状态影响。通过对比三种不同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发现Triton X-100提升润湿粘附能力最强,SDS次之,DTAB最差。
由于植物叶片表面粗糙,在低浓度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吸附量相似,形成了不饱和吸附层,接触角保持不变,其润湿状态为Cassie-Baxter状态;当浓度进一步增加,液滴突破叶片表面三维立体结构中存在的钉扎效应,取代空气层而处于Wenzel状态,接触角陡降。在小麦叶片表面,当浓度超过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形成饱和吸附层,并产生毛细管效应,使溶液在叶片三维立体结构中产生半渗透过程。与小麦叶片相比,水稻叶片疏水性更强,其在高浓度下才能实现润湿状态转化为Wenzel状态。
同时,随着TrtionX-100浓度增加,液滴在水稻叶片表面粘附力逐渐(最大值、突跃值及残留)提升,说明其有利于其表面粘附和持留。根据表面活性剂对液滴在作物叶片表面润湿粘附行为的影响机制,制备得到了两种农药增效助剂。在田间药效试验中发现,在农药使用量减少25%的情况下,其防治效果依旧达到90%,实现农药药液有效润湿和传递,以此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农药用量,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