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客户/
拜耳公司 |
同济大学 |
联合大学 |
美国保洁 |
美国强生 |
瑞士罗氏 |
相关新闻Info
-
> 硅丙乳液质量分数与粘度、表面张力的关系及在模拟病害壁画修复中的应用(二)
> 温度对水—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系与纯水体系界面张力、厚度的影响——模拟方法
> 什么是响应性表面活性剂,响应性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结构与应用领域
> 什么叫熔体,表面张力对陶瓷熔体的作用机理
> 提高聚乙烯材料表面张力的处理方法
> 矿浆表面张力对黄铁矿与磁黄铁矿浮选回收率的影响(三)
> 新型热塑性材料注塑成型模具,克服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表面张力和气体阻碍
> pH、温度、盐度、碳源对 解烃菌BD-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影响——讨论、结论
> 新制备的缓冲氧化物蚀刻液兼具高润湿性和较小的表面张力
> 筛选常用、经济且可抑制低阶煤煤尘的表面活性剂(一)
推荐新闻Info
-
> 明确岩心孔喉大小及分布,构建低渗透油藏CO2驱开发全过程动态预测模型(二)
> 明确岩心孔喉大小及分布,构建低渗透油藏CO2驱开发全过程动态预测模型(一)
> 序列结构决定性能:深度解析阳离子聚丙烯酸酯浮选剂的构效关系及表征关键
> 酯化度与分子质量对果胶乳化性能、聚集体结构、界面性质的影响规律(三)
> 酯化度与分子质量对果胶乳化性能、聚集体结构、界面性质的影响规律(二)
> 酯化度与分子质量对果胶乳化性能、聚集体结构、界面性质的影响规律(一)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三)
> 基于孔溶液表面张力和黏度测试揭示增稠剂对流变参数和气泡结构的影响机制(二)
> 基于孔溶液表面张力和黏度测试揭示增稠剂对流变参数和气泡结构的影响机制(一)
> 反离子盐KBr浓度对酰胺基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界面活性的影响(二)
UV油墨印刷的领域及印刷工艺适应性
来源:中国包装网 浏览 1542 次 发布时间:2022-09-14
UV油墨,是指经UV光线照射瞬间固化的油墨。UV油墨的主要成分包括颜料、低聚物、单体(活性稀释剂)、光引发剂及各种助剂等。其中,树脂和活性稀释剂起着固着颜料和提供成膜性能的作用;颜料赋予油墨适度的颜色和对承印物的遮盖力;光引发剂则要求在颜料的干扰下仍能吸收光子引发聚合。
从印刷工艺看,UV油墨固着速度快,结膜性能良好,对各类承印材料具有良好的附着力,且耐划伤性,耐磨性,耐酸、碱性等性能都较普通油墨好,因此,尽管其价格比普通油墨贵得多,但还是被广泛应用。
目前使用UV油墨印刷的领域有以下几类:
1.非吸收性材料印刷
如聚乙烯(PE)薄膜、聚氯乙烯(PVC)薄膜、聚丙烯(PP)薄膜、金属箔及非吸收性的特殊材料等。这些承印材料若采用普通溶剂型油墨印刷,则需要一定的干燥时间,通常还需要采用喷粉、晾架装置或在油墨中掺加其他助剂,而UV油墨就完全没有这样的困扰。
2.金属材料印刷
在金属材料表面采用UV油墨印刷时,可以缩短固化过程和简化原有的固化装置。同时,UV油墨表层良好的固化性和结膜性不仅可以改善印后加工特性,而且也提高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3.商业票据印刷
商业票据印刷使用的承印材料和油墨较为特殊,如无碳复写纸、热敏纸,磁性油墨、防伪油墨等,并要求油墨具有一定的耐变色性、耐热性和稳定性,因此最好使用UV油墨或UV光油。同时,由于票据印刷设备速度快,油墨用量少,也具备了使用UV油墨印刷的有利条件。
UV印刷的工艺适应性
1.UV印刷(胶版)
胶印根据承印物的状态可分成单张纸胶印和卷筒纸轮转胶印,单张纸胶印适合纸张、纸板、塑料片材及金属箔印刷;轮转胶印印刷速度较快,适合大批量的书刊、报纸、商业表格及不干胶印刷等。在胶印中采用UV油墨,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非吸收性承印材料的油墨固化;油墨乳化可能会阻碍油墨与承印物的附着;轮转印刷机速度快,要求油墨的固化速度与印刷速度相匹配,特别是不干胶印刷和采用特殊油墨的证券印刷,UV油墨印刷效果要好于树脂型胶印油墨。
胶印多用于精细产品印刷,UV固化可减少细小网点的损失,提高套色叠印的油墨转移率。在选择油墨原料时,要综合考虑各组分对UV油墨的影响,以确保最佳的印刷效果。由于胶印墨膜一般为2~3μm,虽然利于光固化,但墨膜薄,颜料对承印面的遮盖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一般要提高配方中的颜料含量;而增加颜料含量,墨膜的透光性能会降低,不利于UV固化;且墨膜本身较薄,若颜料的润湿性不好,颜料、填料容易暴露于墨膜表面,影响墨膜光泽度,因此要选择分散性较好的颜料。
采用UV胶印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同性质的承印物应选择不同的油墨,要综合考虑油墨的透光性、固化速率、油墨的遮盖性以及印品表面的光泽度等。
(2)在彩色印刷中,各种颜料吸收UV光子的能力不同,其透过率由高到低为M、Y、C、BK,因此各色油墨的固化程度也不同。透过率直接影响光子对光引发剂的激发能量,因此宜将印刷色序排为BK、C、Y、M,使透光性较差的油墨尽可能多地吸收光子,增强其固化作用。